文 / 精品科技 資訊安全顧問兼資安部經理 / 陳伯榆
若以雲端服務及應用落實的Google 紀元來算起,Google雲端應用服務已經過邁入15年。反觀雲端服務成為廣泛應用也是這2~3年間才快速成長。不從學理上嚴謹的Cloud Computing的定義來界定市場「真雲端」、「假雲端」服務。單就服務應用與創新層面來看,在網際網路結構下,雲端應用(SaaS)的龐大資訊應用與交換,以致延伸出巨量資料分析,就有十分驚人的價值。
文 / 精品科技 資訊安全顧問兼資安部經理 / 陳伯榆
若以雲端服務及應用落實的Google 紀元來算起,Google雲端應用服務已經過邁入15年。反觀雲端服務成為廣泛應用也是這2~3年間才快速成長。不從學理上嚴謹的Cloud Computing的定義來界定市場「真雲端」、「假雲端」服務。單就服務應用與創新層面來看,在網際網路結構下,雲端應用(SaaS)的龐大資訊應用與交換,以致延伸出巨量資料分析,就有十分驚人的價值。
引用出處:大椽股份有限公司 http://www.digitimes.com.tw/
當前的企業資安正面臨非常嚴峻的挑戰,尤其是愈來愈多的企業機密,被更多資訊部門以外的人員掌握時,企業資安問題更形複雜。精品科技資安顧問許祐福指出,資訊部門人員其實在對抗外界威脅的表現還不錯,但對於內部營業秘密的保護,可能要更為用心,才能避免更嚴重的資安事故發生。
根據商業管理協會(Institute of Commercial Management)研究報告指出,白領工作者平均每周處理11 份機密營業文件,而且這些機密文件常常會在不必要的情況下曝光。報告指出,39% 的工作者曾經將客戶資料寄出公司,52% 的員工曾在離職時,將工作資料帶走;86% 的員工坦承習慣性將郵件轉寄其他人;26% 的員工甚至會使用免費信箱寄送工作資料。
文 / 精品科技 資訊安全顧問兼資安部經理 / 陳伯榆
國內個人資料保護法( 以下簡稱個資法) 施行屆滿週年,這一年來看似無風無雨,仍有些個人資料外洩案例與事件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與探討。如果再仔細分析,這些國內個人資料外洩事件與判例,可以做為各行業個人資料保護的借鏡。
話說許多專家學者常列舉日本個資法施行後三年的案例大爆發週期,警示國內政府與產業來格外重視個人資料保護的重要性。從某些私下訪談中,也發現不少產業以為是種威嚇的觀點,甚至態度觀望不言而喻。目前並無任何分析佐證,國情文化差異可以將日本狀態,套用到國內個人資料外洩模式。但是提高警覺並適度改善,進而讓政府企業將個人資料保護延伸到機敏性資料保護的價值,是不否認的課題,相關的案例與訴訟也不少,這是我在第二個章節會特別提出的觀點。這樣的防護模式,才可讓企業主更重視相關保護規劃,以及提高個人保護的雙贏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