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ineArt News
傷你最深的其實是內部威脅

李宗翰 / iThome電腦報周刊副總編輯 / 2018-03-24發表

今年臺灣資安大會規模更勝以往,在這次活動裡面,我對其中一個議題感受最為深刻,那就是內部威脅管控。在最後一天,有兩場課程著重在此,分別是由精品科技資安顧問陳伯榆的「資安是攻守交替後的完美結合」,以及國際產業安全協會台灣分會會長楊博裕的「外賊易擋、內賊難防:從史諾登案看內部威脅管理的盲點」。

在陳伯榆的分析裡面,他先從內部威脅的影響與來源談起,接著,透過三個層面來實際示範侵入狀況。首先是針對在內部環境可用來竊取與入侵的各種裝置,做了簡單的介紹,然後將測試的電腦接上Teensy這套USB開發板,來模擬USB鍵盤,讓作業系統以為只是接上鍵盤,而迴避電腦周邊裝置控管(如果單是禁用USB儲存裝置),但實際上,我們可從這裡執行指令,像是PowerShell、WMIC(WMI command-line)。

X-FORT 保護程式碼及敵我識別安全設計

在企業組織環境內,內部人員威脅(以下通稱Insider)與外部入侵竊取,雖然都是Hacking與竊取智慧資產行為,兩者卻有著很大的不同。其差異在於,外部入侵者,需要較長時間的資訊環境嗅探分析或是社交工程操作後,漸漸勾勒出入侵標的的環境資訊,進行入侵竊取,甚至不斷選定目標再次重複上述作業,直到達成預計成果。
反之以Insider角度,本就涉入其中,且熟悉內部資訊狀態與管制環境,甚至掌握某些渠道繞過管制的手段,在資料竊取上,Insider有著「天之驕子」所具備的便捷與資訊,雖不具備企業組織MIS內控的超級權限,也足以在企業環境中,有機會順利竊取資料,並攪起「一池春水」。所以企業內部「披著羊皮的狼」,將帶給企業組織重大的損失。更遑論若涉及國安軍事外交科技…等高度敏感的組織,應更加關注相關管控。

雲端列印是企業組織資料防護的威脅

Google雲端列印最為大家所熟悉,除了Google之外在台灣,ibon便利生活站亦提供雲端列印服務;Apple Air Print 是 Apple 的另一項技術,而印表機公司亦推出類似服務。服務背後,總透著美好事物另外一面的問題。本文將以Google Cloud Print服務為基礎,來與大家分享雲端列印對企業管控的潛在風險問題。

快速解讀GDPR

即將在今年5月25日正式施行的歐盟個人資料保護規則(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,GDPR),因其適用對象可能擴及非歐盟境內的企業或組織、同時提高了資料保護設計的安全性要求、訂定鉅額的違規罰鍰等,即便大多數的台灣企業於民國101年10月01日台灣個人資料保護法正式施行之前,已投入大量的人力、物力,訂定詳細的個資維護、管理等相關辦法,建立個資控管流程等,但是如果可以確定會落入GDPR的適用範圍,台灣企業先前因應台灣個人資料保護法所為的準備恐怕都不足夠,千萬不可掉以輕心。

從駭客視角看智慧工廠與智慧辦公室

「智慧」二字無非是最近十分熱門話題,智慧城市、智慧家庭、智慧載具、智慧工廠等。再混搭IoT應用,更是未來智慧生活的代表詞彙。在政府民間都費很大資源在推動與進行,令人十分期待那科技帶來的生活變化。把安全智慧」再次融合,這需要嚴肅面對,用中國用語,這可不能是X未來。

Meltdown(熔毀)和Spectre(幽靈) 漏洞技術分析

Google Project Zero安全團隊在一月三日,揭露了所發現的CPU推測執行(Speculative Execution)的漏洞。影響範圍以Intel為主、AMD 受影響較小(官方說法)。其受影響的OS涵蓋:WindowsLinuxmacOSAndroid 等。在Cloud Service 則是Amazon AWSMicrosoft AzureGoogle CloudTencent CloudAlibaba Cloud以及其他私有雲環境,舉凡:VMWare …都需要加以安全檢視。

「特殊裝置竊取入侵」初登場:對資料防護新危機

在許多間諜電影,看到插入USB就將資料複製或電腦破壞…,其實在現實世界默默上演著。USB防守已經是太一般,此次介紹的特殊裝置,可以用在內部人員或外部間諜資料竊取,更可以是駭客攻擊入侵的工具。

本篇將不介紹相關特殊裝置技術指令與程序設定,將從特殊裝置認識的角度著手,提醒稽核、資訊安全及IT部門,重新審視現在的管控是否有效,並足以面對這樣的竊取攻擊手法。

雲端資安論壇高雄場 助企業提升防守力

回顧2016年,驚傳雅虎(Yahoo)有大量用戶個資外洩,使當年攀上近年資料外洩筆數的高峰;同樣在2016年,不少駭客鎖定POS與ATM植入惡意程式,以竊取信用卡資料,外加勒索軟體威脅一波波來襲,這些不同類型的惡意活動,共通目標皆是謀求經濟利益,資安廠商據此推測2017年勢必充斥三高威脅。

精品科技安全屋,一併化解內賊或勒索威脅

不久前,一家已被美國集團購併的台灣DRAM廠,有5名主管取走機密投靠對岸公司,因而遭地檢署提起公訴。可以預見,今後台灣員工圖謀竊取技術文件或智慧財產,進而跳槽大陸競爭同業之例,恐屢見不鮮;尤其台灣目前在於工業4.0、工業控制系統(ICS)或機器手臂等新興技術議題的發展,均有值得對岸取經之處,相關營業秘密的保護,顯得格外重要。

企業資安漏洞偵測之CMD與PowerShell風險探討

CMD PowerShell 已是微軟OS預設的基本功能,卻也是企業資安應用的雙面刃。即便PowerShell 在預設狀態下將限制執行權限。PowerShell在系統管理員權限下執行Set-ExecutionPolicy RemoteSigned 就可以啟動,更何況在駭客入侵提權後,CMD PowerShell變成一個隱性企業資安漏洞。以下就舉幾個入侵竊取應用實例,來與大家分享,也藉此機會檢視企業與政府相關資安防守是否充足。

USB裝置外觀都差不多,IT怎麼知道到底插了什麼呢?

自從USB問世以來,小巧方便用途廣泛,相容性高,深受使用者歡迎。也馬上成為資安管理上的頭號目標。除了應用在儲存裝置外,輸入裝置、輸出裝置、電風扇,照明裝置、網路連接,甚至保護鎖都有。隨著科技進步,USB儲存裝置越趨小巧,而容量卻爆炸性成長。我的第一支USB 隨身碟式16 MB,現在的低消恐怕是32GB了。因為這些特性,在資安管理上就屬高風險、高衝擊的標的。

功能齊全、不影響使用者工作,又安全的資安系統

大家都知道安全很重要,買房子內部使用防火門,逃生梯要有兩個,滅火設施明顯好操作,高樓層要安裝灑水設備,這都是現在大樓的標準安全配備。而資安其實是個令人頭痛的議題,因為現在電子資料關乎企業命脈,但卻技術門檻高,是個不容易理解的一個企業課題。企業要擔心外面的駭客,駭客高手這麼多,但駭客要鑽漏洞才拿的走資料;而內部人員電子檔案隨手可得,不用鑽洞就可以把資料帶走,那麼企業安全在哪裡?精品科技X-FORT電子資料監控系統幫您把關。

買車會加選安全配備,但資安系統呢?

您願意花多少成本在安全配備上?

消費者買車時,考量的因素五花八門,需求各異。在經濟能力可以負擔狀況下,安全配備愈高規愈保險。有些車款就算昂貴,但為了保護心愛的家人,值得分期付款來購買。就像資安系統一樣,配備愈完備安全效果愈好。

假設你的車價是1百萬,煞車系統佔10%,似乎還合理。除了車身結構不計,如果剎車系統佔價格到30%,應該就會猶豫了。也許有其他堅強的理由,例如車主認為生命無價、或者操控餘裕等,這時就會覺得物有所值。資安系統也是類似,不可能買個1萬元的保險箱,只為了保護100元價值的物品。保險箱所放置的物品,不論價值高低,都必須要有好的防禦效果,而所謂的價值,是該企業所重視的精神與克盡職守的規範。不同行業別所認定的資訊資產價值也各以差異。所以,很多人會認為高風險的最要緊,事實上非全然如此。

X-FORT「安全屋」機制,巧妙解決勒索軟體難題

勒索軟體「強」發展

針對「檔案型加密勒索軟體」,將被感染者電腦中相關文件檔案加密,讓使用者電腦可以正常開機,保有OS基本運作,讓被感染者可上網去支付高額比特幣贖金,來取得檔案解密金鑰。進階版勒索軟體則是結合某些漏洞或國家型網路攻擊「武器」,透過網段掃瞄;或是採行無檔案模式運行,持續感染至其他電腦,甚至變更MBR boot 0磁區相關資訊;或透過郵件聯絡人廣發蠕蟲郵件持續蔓延…等,所以造成被感染者電腦中的近百種檔案類型都被加密。

台灣角度看以色列資安

以色列是個對台灣人而言是個有點遙遠又陌生的國度,一般對以色列的印象大概就是三大宗教的聖地耶路撒冷、以及中世紀因為搶奪聖地而持續二百年的十字軍東征,還有二戰期間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、二戰結束猶太人宣佈以色列建國後引發的中東戰爭、一連串的以阿衝突和以巴衝突。當親友聽說到以色列的反應都是:那裡不是有戰爭嗎?會不會有危險?要好好保重啊!但在參加經濟部主辦的2017以色列網路創新及資安團的行前準備收集資料過程中,以及實際參訪時的所見所聞,大大顛覆了我對以色列的印象。

雲端資安論壇台中場 傳達最實用的防禦術

回顧2016年至今,資安事件屢見不鮮,持續在全球各地上演。若要在眾多事件中,挑選出讓國人有感的,則包括有發生在2016年7月一銀ATM盜領案、2017年3月13家券商遭DDoS攻擊勒索案,及5月鬧得沸沸揚揚的WannaCry勒索蠕蟲事件。

資安事件屢見不鮮,繼一銀ATM盜領案、券商遭DDoS攻擊勒索案,及WannaCry勒索蠕蟲事件等資安問題層出不窮,有鑑於此,DIGITIMES日前在舉辦2017雲端資安論壇台中場,吸引超過100多名學員參與,共同探討如何在有限資源下做好全面性的防護。

管控End-Point端Microsoft OS PowerShell & Command

知己知彼、降低風險

Windows PowerShell或是CMD讓管理者可以在Local或是Remote進行系統層、網路層、應用程式層、檔案的操作管理。也深深吸引駭客或是資料竊取者的關注與使用。孰不知多數一般使用者常常忽略它的風險,即便市場上不少End-Point DLP設計也很難有效管控與記錄相關軌跡,如果竊取者進一步利用PowerShell來包覆相關指令或應用程式,又可以達到隱蔽軌跡與清除軌跡的效果。不得不正視這類攻擊入侵應用。

為何企業需要DLP?

DLP系統依功能分類

首先先歸納出那些資安功能大類是內部需要的,大致上可先把DLP產品分為本機操作、上網行為、軟體控管、資產管理、遠端控管。

如公司內大多使用NB,並多數員工可能將電腦帶回家或攜出公司使用,本機的控管就很重要,為了防止員工在外將資料任意寫出,可以透過連線/離線設定不同政策,限縮離開公司後的政策,達到雙重政策管控的效果。

如公司工作型態須要透過大量的網路,需要上網查資料、透過IM軟體與客戶溝通,並沒有限制員工的上網行為,但限縮上傳資料的檔案容量、記錄一些上傳到外的資料,就顯得格外重要。先確認想要控管的標的,再來研究各個資安廠商所提供的功能,搭配內部策略,才能發揮最大功效。

5月中旬,勒索蠕蟲肆虐全球,受災戶不計其數。WannaCry所修改的攻擊素材(shellcode)源自NSA外洩的「武器庫」中選出。進一步深入分析,這些資訊戰武器又與知名駭客團隊「方程式組織」(Equation Group)有關。WannaCry只是個開端,加上近期所出現EternalRocks,亦出於同源。反觀NSA與最近CIA外洩的資訊武器,一旦陸續投放到市場,勢必掀起一波波驚濤駭浪。

精品科技資安顧問兼資訊安全部經理陳伯榆認為,2017年最值得提防的資安威脅,便是漏洞資訊武器攻擊行為的擴大與變形,這些資訊武器就像「潘朵拉的盒子」(Pandora's box)造成嚴重的傷害。

換角度度思考,WannaCry案例,可謂是「灰犀牛」加「黑天鵝」的綜合體。在「灰犀牛」本質上,已是人們熟知的資訊勒索行為,缺乏警覺而誤以為是上網或郵件感染的傳統套路;很不幸的WannaCry藉由自動掃描445埠、主動針對既有漏洞入侵植入後進行加密。這種新穎的攻擊手法,卻像「黑天鵝」模式讓人驚奇,並造成企業與政府單位措手不及。可預見「灰犀牛」加「黑天鵝」的綜合體將成為常態攻擊模式。

建立企業組織合宜的防護機制降低資料竊取風險

不是間諜電影情節,卻是在日常生活作息的疏忽中,對企業組織所產生風險與資安事件。有幾個經典案例,以色列國防軍人事部門負責人家中一台軍方電腦被盜;愛丁堡海浪發電系統公司多台電腦被偷走,海浪發電資料外洩;以及電玩迷關注Razer three-screened laptops 原型展示機被竊…等,都導致人員資料、技術研發資料外流,甚至更大商業利益損失。

其實在日常生活中,有許多電腦攜帶或使用習慣的安全問題,被使用者輕忽。筆者想在本篇文章中重新建構出,安全使用模式,透過「實體安全保護」面向以及電腦「內部資料安全」破壞勒索竊取保護角度著手分析。

子分類